黑木耳菌袋在充分后熟以后,即可進入劃口催芽階段。在生產中通常采用劃口定位,集中催芽,不同栽培方式具有不同的催芽方法。1.劃口、在后熟的黑木耳菌袋進行劃口的方式較多,包括“V”形、“一”字形、“十”字形和三角形等。其中“V”形和“一”字形多用于生產朵形較大的大片木耳;“十”字形和三角形多用于生產小孔“。單片形木耳。每袋劃口少則12個,多達40~60個,其中“V”形和“一”字形深約0.5cm,“十”字形和三角形深約1cm,劃口深度影響到催芽和出耳。目前通常采用專用工具劃口,劃口前先用0.1%高錳酸鉀溶液對菌袋表面和劃口工具進行消毒。

1.劃口與催芽
黑木耳菌袋在充分后熟以后,即可進入劃口催芽階段。在生產中通常采用劃口定位,集中催芽,不同栽培方式具有不同的催芽方法。1.劃口、在后熟的黑木耳菌袋進行劃口的方式較多,包括“V”形、“一”字形、“十”字形和三角形等。其中“V”形和“一”字形多用于生產朵形較大的大片木耳;“十”字形和三角形多用于生產小孔“。單片形木耳。每袋劃口少則12個,多達40~60個,其中“V”形和“一”字形深約0.5cm,“十”字形和三角形深約1cm,劃口深度影響到催芽和出耳。目前通常采用專用工具劃口,劃口前先用0.1%高錳酸鉀溶液對菌袋表面和劃口工具進行消毒。
碟子里的黑木耳
2.催芽、菌袋劃口后,進入原基分化和耳芽形成階段,這是黑木耳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的階段,也是黑木耳代料栽培的關鍵環節。由于催芽階段氣溫通常較低,因此應采用集中催芽方式。將地面平整,清理干凈,鋪上一層塑料薄膜,薄膜上放一層用石灰水浸泡的稻草或麥草,再將已劃口的菌袋直立擺放。袋與袋之間留2~3cm距離,上面覆蓋薄膜進行保溫保濕,必要時加蓋草簾進行溫度調節。最好在菌袋上方建小拱棚,便于控制溫度和濕度,使催芽整齊,便于后期管理。集中催芽的第1~3d是菌絲恢復期。菌袋經搬動和劃口,菌絲受到一定損傷,此時菌絲呼吸代謝加強,溫度急劇升高,溫度應維持在18~2℃為宜,加強通風,排除熱量及二氧化碳,使劃口處長滿氣生菌絲。
堆在一起的料袋
第4~7d溫度應保持在18~20℃,相對濕度以85%~90%為宜,一般用噴霧器在架床四周及空間進行噴霧,不能往菌袋劃口上直接噴水。第8~12d可揭膜通風,每天早晚各1次,每次15~20min,使畦床內空氣清新,劃口表面濕度稍降,袋內菌絲接觸氧氣后,開始扭結形成原基,并逐步形成耳芽。溫差刺激和光照有利于耳芽形成。當原基形成后,白天覆蓋薄膜使棚內溫度上升,夜間可將畦床上的遮蓋物揭開降溫,形成晝夜溫差。同時夜晩適當噴霧,使空間保持潮濕,適于原基分化成子實體。黑木耳菌絲見光原基易分化,集中催芽期應使蔭棚中有散射陽光透入,更好地促使原基分化和耳芽發育形成。